原创美声综艺《声入人心》是一个现象级的节目,它的出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音乐剧/歌剧这类音乐。
《声入人心1》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,豆瓣评分高达9.3分,是2018高分大陆电视综艺榜单No.1,获得了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综艺类最佳电视节目奖。这档节目的出现颠覆了观众对美声音乐的刻板印象,也让越来越多“圈外人”走进剧场欣赏美声类音乐,在《声入人心1》开播前,进入剧场看演出的也只是“圈内人”。
7月《声入人心2》开播,依旧是男声类的竞演。连续两季做只有男声的《声入人心》,不免让观众产生疑问,声入人心专属于男声吗?女声不可以入人心吗?女声是否真如网传的那样声部单一?女声是否不符合市场需求?
国内缺少各声部的女声?
一些观众认为只做男版《声入人心》,是因为国内女中音、女低音数量的缺乏,不足以满足美声类节目的需求。
实际上,女中音、女低音歌唱家并非刻板印象中的罕见。世界上并不缺少女中音、女低音,更不缺少优秀的女中音、女低音。柴可夫斯基的歌剧《叶甫根尼·奥涅金》第一幕第一场的《奥尔伽的咏叹调》就是由女低音独唱。国内也有很多著名的女中音、女低音歌唱家:
徐小凤,香港殿堂级歌手,以独特的低沉稳重且磁性深邃的声线见称。
蔡琴嗓音低沉温柔,偏美声唱腔,有“丝绒歌后”的美称。
梅艳芳,和徐小凤、蔡琴一样,同为华语乐坛女低音代表人物。
央措柯秀,藏族女低音歌手,可低至降A音。她的音乐浑厚有力,不失纯净柔美,被称为是具有接近灵魂介质的低音歌手。
梅可丽,被称为“罕见的、国宝级女低音”。
降央卓玛,被誉为“唱藏歌的德德玛”,音域属中低音,被誉为“天下最美女中音”。
朱丹丹, 因参加星光大道2014年度的周赛,月赛,星光大道10周年盛典而被人熟知并喜爱,其独特浑厚的中低音也被众多前辈认可。
德德玛,我国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,现为国家一级演员。德德玛的嗓音厚实醇和,底气十足;将蒙古族传统长调演唱方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声乐艺术。被誉为“草原上的夜莺”。
楼兰,被称为“全能女中音”。可以演绎男声、女声、美声、原生态等多个唱法,在不同的唱法中转换的能力比较强。
梁宁,世界著名花腔抒情女中音歌唱家,在声乐界被誉为“东方的玫瑰骑士”。
钟丽燕,总政歌舞团青年独唱演员,被媒体誉为“当今最值得期待的女中音”。
所以女中音、女低音数量的缺乏也只是刻板印象中认为的缺乏而已。上述例子是国内著名的女中音、女低音,待发掘的优秀女中音、女低音更是不在少数。
如果“异性相吸”这个理论不容置疑、非常合理存在的话,是不是市场就不需要女歌手、女演员了呢?要如何解释如今拥有强大粉丝基础的女歌手、女演员呢?
年初,第二季仍只招募男声的消息流出后,网友质疑为何第二季不招募女声,导演回答:“由于粉丝群体大多为女性,所以男声比较吃香。”所以是市场的需求使节目组认为做女声不挣钱。
第二季播出后,一些媒体对其作出了评价。澎湃新闻认为“美声虽然很小众,美男却很大众”。其观点恰好就是《声入人心》导演“男声符合市场需求”这样回答的原因。
哇哈/和她共舞,才显英雄本色
为了符合所谓的市场需求,将《声入人心》定义为以美男圈粉招商的节目,效果是否会如预期的那样好,是否对推广美声这类小众音乐有所帮助?这样的定位在短期可能会收获一批“颜值即正义”的粉丝,但在颜值更新迭代、小鲜肉层出不穷的娱乐圈,短暂收获的曝光率也只是昙花一现。
一些普通观众,甚至是声乐专业的学生会认为节目仍旧是老套路、毫无新意。开播至今,《声入人心2》豆瓣评分6.1分,不论是评分、口碑还是曝光率远低于《声入人心1》。
导演的回应也让一些观众产生了疑问,各类选秀节目也不只是单一选男性的节目,综观十几年来国内的选秀节目,女版选秀节目好像更加火爆。
14年前2005年超级女声火爆全国,当年的全国十强现在仍旧活跃在歌坛,且没有糊。这是随后几年的《快乐男声》、《快乐女声》所无法超越。以及去年女版《创造101》的火爆是今年男版《创造营》无法匹敌的。同样的平台,同样类型、赛制的节目,在国民认知度、发展程度以及商业价值等方面,女版相较于男版来说,更加优秀。
女歌手、女演员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悖论,是音乐界性别歧视内核的外衣。
不仅国内如此,国外音乐界同样存在着性别歧视。
近期被誉为德国最知名合唱团之一的The State and Cathedral Choir被一位9岁女孩的母亲告上法庭,原因是她的女儿由于性别原因被该团的儿童唱诗班拒之门外。
该合唱团于1465年创立,目前有11个分团,约250名5至25岁的男性成员。在该合唱团554年的历史中,从未有任何女性成员。
这起诉讼的结果是这位母亲败诉,但法院特别说明判决结果仅针对合唱团对艺术形式的自由选择权;后续将针对性别平权继续审理。这位母亲的诉讼目的并非只是针对合唱团本身,而是希望来促进对女声合唱团的公平对待,给予女孩们同等的师资和演出机会。
唱诗班仅招收男童的规定,来源于天主教会认为女性没有资格在神坛上唱颂歌。为了填补女高音的空缺,利用童声、男声模仿。男孩需要长期接受模仿女高音的声乐训练,但最晚在变声期时就必须离开唱诗班。巴赫曾就唱诗班的性别限制所造成的人员短缺而表达不满。
音乐界的性别歧视由来已久。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,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乐团。经过多年激烈争辩,1997年维也纳爱乐乐团终于打破全男性的传统,首次接受女性的加入。
女声也想成为首席!
第二季的口碑已经远不如第一季,除了饱受观众诟病的广告多等问题外,男声的单一性是否也是口碑不佳的原因之一呢?
从第一季结束,到第二季首播,其中只间隔了半年多的时间。第一季中,是否已经让部分观众审美疲劳?在某个程度上来看,男声的市场是否可能暂时处于饱和状态?
《声入人心》这个节目的出现,让整个音乐剧/歌剧市场开始变好了。音乐界的性别歧视现象绝非孤例,就连著名演员海清在电影节上都呼吁导演多给女演员些机会。
跟几乎所有对女性严苛的行业一样,女声想要获得成功,需要比男声更加努力。她们非常努力,比男性更加努力,但如果没有机会,这些努力毫无用处。目前女声连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都没有,更别说打破女声声部不全的刻板印象了。
网传《声入人心》第三季会做女声版,希望网传能够成为现实,给女声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。
参考文章:
1. 澎湃新闻《声入人心2》:不只是美男啊
2. @就业性别歧视煎茶大队 海外之声 2019.08.29
https://m.weibo.cn/5327831786/4410654200682090
作者:紫叶
编辑:紫叶
封面设计:哇哈
插图来源:哇哈&网络
特别感谢:北风儿、白纸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合作请私信后台:微信号+合作
加入读者群请私信后台:微信号+海外之声
想成为煎茶小组志愿者请私信后台:微信号+志愿者